在民間,關於高利貸的借款利息,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計算方法,那就是「九出十三歸」,這個複利計息方法,最早是運用在典當行里的,其後民間資金借貸,也採用了這種方法。由於這種計息特別高,在重利的盤剝下,人們一時無法還上,就會傾家蕩產,人們對採取這種方式計息的人卻又無可奈何,痛恨之下,只好詛咒他們造雷劈,民間又稱作「雷公轟」。
接下來就說說什麼叫「九出十三歸」,又是如何計算的。所謂的「九出」,並不是借款本金就是九,比如你借款1萬,這個九出就是只給你9000;這個扣下來的1000,可以說就是「手續費」;十三歸就是到期你要還1萬3千。要知道,只要簽下借款協議,第二天還錢也是這個數。這個借款期限一般是一個月,或者三個月為一期,到期必須還錢,不然利滾利將讓你永遠還不起。
那麼這個逾期後的利滾利如何計算的呢?到期後,每個期限將在原有的本息總額的基礎上,加收3成的利息,按借款1萬來算(到手9千),到期1萬3未還,那麼在逾期後要還的總額為169000,再逾期累計計算,這就是利滾利的方式。如果一期為三個月,也就是說四個月就要還這麼多,而在古代的實際借款中一期最多一個月,這個算下來,年化就很驚人了,約借款數額的五倍(5萬)還多,簡直就是吃肉不吐骨的血盆大口,難怪高利貸歷來被人們所痛恨。
當然,在古代的「當鋪」是一個特殊的行業,從業人員被稱為「朝奉」,就是當鋪要比別的行當多向朝廷繳納特定的餉銀,這一方面也是當鋪「九出十三歸」的客觀原因。可這樣一來,對於那些窮困交加,為解燃眉之急而不得不借貸的貧苦人家來說,明知火坑也不得不這麼做。如果只是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,這種借貸人無可厚非,可往往走向這高利貸借款的卻另有原因,或用於揮霍,或用於賭博,就使人不值得同情了。